重塑大学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
许智宏院士走进江西农大作精彩报告
3月18日下午,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应邀来到江西农大,和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师生畅谈“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的重塑”。在当天的讲座上,许智宏院士从大学的理念、北大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三个方面进行演讲,重点阐述了大学该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理念,令人眼界大开,受益匪浅。逸夫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两旁的走道上都挤满了前来聆听演讲的师生们。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许智宏认为,现代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而变得急功近利。他呼吁,教育应当回归到“培养人”的本意上来。他说,“大学的核心精神是朴实的,不管什么类型的大学,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批判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核心价值。”
许智宏认为,大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的学术自由,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对真理和卓越的追求,以及创新求实的精神。“维护大学的核心价值,必须确保大学的学术氛围,因为大学是做学问的殿堂,作为大学必须捍卫这种精神。”
大学精神凝聚在大学教授和老师们的身上
“大学精神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大学故事,由一代代学生和老师们来书写和传承。”许智宏将北大精神用一个个北大历史上著名的教授和老师的故事来讲述,他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讲述了严复先生、蔡元培先生、鲁迅先生、马寅初先生、王选院士、孟二冬教授的故事,他说,“北大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以这些校长为代表,还有一大批的教师,凝聚和传承一种精神,才有今日的北大。”大学精神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许智宏说,每一所大学都有着这样的老师,凝聚了大学的精神。
珍惜大学时光,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激情的人
许智宏认为,大学的重要责任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有觉悟,在大视野中关注全球和中国的问题,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许智宏告诫同学们,要抓住大学时光勤奋学习,不仅要学习课堂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回忆自己在北大的求学时光,许智宏说,在艰苦的岁月,虽然经济条件十分艰苦,但精神却很快乐。“我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园艺学家,高考填报的志愿有三所都是农业大学。”作为生物学家,他对生物的兴趣也是在学习中培养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把学习作为自己的追求和习惯。”
面对有人对“80后”、“90后”的质疑,许智宏肯定地说,“我相信,社会发展总是一代胜过一代的。年轻人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激情,这些都应该在大学里培养起来。”许智宏认为,只要自己定下目标,不懈地去追求,即使将来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我希望每个同学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把梦想变成现实。”
当今大学生要培养三种能力,身怀“二心”
大学绝不是考试的机器,即使是考上北大的读书状元,在北大也要重新做起。许智宏说,在北大,学生如果还在追求一百分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大学生应该注意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今天的大学生应是什么样子?许智宏回答,“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
许智宏说,中国的未来靠年轻的一代,大学生是最有知识的群体,若不承担社会的责任,社会就会失去希望。“当代大学生必有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爱心,对社会知恩图报,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才无愧于自己。”
大学应塑造不同的人
许智宏喜欢把教师比作园丁,每个同学都是不同智慧的种子,“那么大学所需要的是提供肥沃的土壤,为同学们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许智宏说,不同的种子,有的将长成参天大树,有的会长成漂亮的花,有的也许长成路边的一棵小草,只要他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国家的需要,在最好的环境中使自己成长为最健壮的植物。如果大学能这样做,我们的大学就是成功的。(高芸)

